改革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民生改善。過去的五年間,常州全市在民生領域的投入超過1500億元,占到財政支出近八成,隨著一系列民生實事的穩步推進,龍城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攀升。 在天甯區常發豪郡花園,兩天前,市民祝志琴一家搬進了新居,多年安居夢的得以實現,少不了棚戶區改造工程的快速推進,以及常州在去樓市庫存中出現的新事物,房票政策。 一大早,祝志琴就迎來了新家的第一批訪客。購買這套106平方米的新房,祝志琴用的不是現金,而是一張“房票”。“現在的環境想想跟原先的城中村比,肯定是有了很大的改善,這邊的綠化、小區物業各方面都還不錯,還是蠻滿意的。” 去年,天甯區在全市率先出台“房票”安置辦法:“房票”面值按照合法拆遷面積的75%,乘以被征收房屋基准價,用來認購轄區範圍內新建的商品房。 祝志琴家拆遷面積200多平方米,這次他們家獲得了一張價值110多萬元的“房票”,最終在天甯區範圍內挑選購買了一大一小兩套現房。 天甯區征收辦工作人員莊金濤介紹:“如果單純拿貨幣,他只有拿到10%,如果通過我們房票政策獎勵的話,他可以多拿8%的房票獎勵,合計可以多拿18%的獎勵。” 天甯區征收辦丁潋告訴記者:“今後我們也在考慮,是否擴大範圍,讓老百姓獲得更自由、自主的選擇權,在全市範圍內進行商品房的選購。” 隨著常州老齡化的加速,“老有所養”的涉及面也越來越廣。上午十點,天甯區紅日家園老年公寓活動室裏,傳來歡快的歌聲。徐玉琴和羊榮逵這對老夫妻,住進這家民營養老機構已有一年半的時間。“這裏又不要我們做家務,服務態度也很好,這裏的費用也是比較適中,所以我們在這裏挺幸福的。” 如今,遍布全市的居家養老服務站點,爲不少老人解決了“買燒淘”的麻煩。中午11點,孟河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老年助餐食堂裏,又迎來近百位老人用餐。 69歲的孟河鎮居民潘國成稱贊:“在這裏省得去買菜,天天在這邊吃飯,蠻方便的,飯錢5塊錢,菜天天不一樣,蠻好的。” 近年來,我市衛生部門也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服務網絡,截至目前,全市83%的重點人群,已經與家門口的基層衛生機構簽約,擁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。居民趙雲娣患有帕金森綜合症,家庭醫生翟佳每周都會上門兩次,爲老人免費做身體檢查。老人趙雲娣說:“我腿不方便,他經常上門給我量血壓,給我服務,我覺得蠻好的。” 2015年,常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,分別達到42710元和21912元,分別是2010年的1.7倍和1.8倍。 五年來,我市持續辦好“三優三安兩提升”等民生實事。常州在全省率先建立全市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,全市企業職工養老、醫療、失業三大保險覆蓋率超過98%,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覆蓋率達100%,全市居民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,在全省率先實現住房保障應保盡保。 五年間,全市各類教育持續健康均衡發展,衛生資源總量持續增加,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建成,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,“文化100”等惠民活動讓百萬市民共享文化大餐。 隨著平安常州、法制常州建設不斷深入,我市還捧回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“長安獎”;全市生態綠城建設成效顯著,五年累計新增城鄉綠地5000公頃以上,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%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