犀牛、孔雀、貓頭鷹、小黃人......當這些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出現在校園裏,您會不會以爲這是在舉辦美術比賽?還真不是。這些作品是湖塘實驗中學的學生們爲了學習數學知識而創作的,那麽,他們是怎麽和數學發生關聯的呢? 下午3點,湖塘實驗中學的章程正在操場邊把玩他的紙藝作品。這一對貓頭鷹是他在超長寒假裏,用500張紙片制成的。複學後,學校舉辦一年一度的“數學文化節”,章程便帶著作品參與了展示。 湖塘实验中学学生 章程:我这边用的很多是三角形,然后眼睛用的是圆形,眼珠用的是球体,做猫头鹰是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动物,大概花了我两个礼拜的时间。 有的同學在視覺美感上花了不少心思,有的同學則在技巧上下工夫,但不管形態如何變化,每個作品都和數學知識息息相關。 湖塘实验中学学生 瞿昊:这个作品别看它很简单,但是还是花了很多时间做它,虽然只是由8个小方块做成,但是每两个之间连一个胶带,它就开始转动。 湖塘实验中学学生 周子轶:你看它可以延展,并且变成一个圆盘,这个应用了哪些数学知识,我是把数学里的中心对称图形,你看旋转180度它的形状是一样的。 您再瞧這只犀牛,是用多個三角形紙片,以不同角度拼起來的,兼具視覺呈現和制作技巧的高水准。而這只正在開屏的孔雀,也是一份傑作。 湖塘实验中学初一数学组组长 苏红芬:如果把它看成是两个图形的话,其实就是呈轴对称的两个图形,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,我们就可以增强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,然后也增强了我们课堂教学当中同学对图形,轴对称图形,包括我们还有一些作品,它是包含了中心对称图形,这些特殊图形的性质有了更深的了解。 記者了解到,這數十件優秀紙藝作品大多是同學們在寒假裏制作的,期間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指導,通過家校合作,賦予了宅家自主學習更深的內涵。複學之初,湖塘實驗中學舉辦“數學文化節”,檢驗了學生寒假自主學習的成果。其中,紙藝與數學作爲該校“數學文化節”系列活動之一,主要借助折紙與剪紙作品讓學生感受數學之美,啓迪數學思維,提升數學素養。 湖塘实验中学数学学科部主任 王燕萍:我们“数学文化节”除了这个项目,纸艺与数学这样一个作品展项目以外,还有初一年级“挑战24点”,主要是跟初一这个学段的运算有关系的,还有“魔方”“九连环”这样一个竞赛,还有“趣说数学”的一个演讲,是讲一些数学家的生平趣事,还有一些趣题。 湖塘實驗中學副校長張偉俊介紹,“數學文化節”是該校數學課程建設的一項傳統內容,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有用,還很好玩,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。 湖塘实验中学副校长 张伟俊: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,解决一些问题,把学生从解题引向解决问题,利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我们面临的一些问题,实际上解决的是学生从知识走向能力,走向素养的一种提高。 |